小时候看《家有儿女》,有一集讲的是孩子们的爷爷与外婆之间关于教育理念的不同,爷爷认为孩子就应该吃点苦,也要偶尔体验一下当初他们吃过的苦,这叫“忆苦思甜”,而外婆则认为这是没苦硬吃。
外婆还认为,没必要硬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节约,比如把洗菜、洗脸的水装起来冲厕所,那些成功人士也不是通过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成功的。
那时候我只觉得家有儿女里面的外婆虽然很开明,但是她说的那些并不符合普遍的认知。我们从小就被灌输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”,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,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信奉这个道理。
可是到了今天,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截然不同。这起源于普通大众普遍对这个社会的失望,小时候掌握的那些名言哲理到了社会全然不管用了,比如:是金子总会发光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...
如果说要穷大家一起穷就行,可偏偏有不少人生下来就在罗马,这让普通人越发觉得不公平。此时再回过头来细品吃苦教育,更像是为牛马灌输的毒鸡汤。
可是我依然觉得忆苦思甜是没有错的,吃一点苦头也是没有错的。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,吃苦并不代表让他们远离物质享受,只是为了让他们在逆境培养出乐观、坚毅的品质。是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过度帮助,绝不是没苦硬吃。
可是这世上总有人矫枉过正,正如电影《抓娃娃》所讽刺的那样,把吃苦看作教育的全部。
我从小就很反感大人们说的一句话“我们小时候...”,可最搞笑的是我也会冷不丁地对西雅说这句话,比如她在挑食的时候我会说“爸爸小时候可没吃过这么贵的东西”。真是应了那句话:质疑父母,理解父母,成为父母。
尽管我会用这样的话语引导孩子多吃饭菜不挑食,可我内心依然不认为现在的孩子总是以过去的标准去选择、去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