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去看了电影《梅艳芳》。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香港巨星,我之前并不太了解,纯粹因为听朋友说电影不错,总觉得亲自去看一看才妥当。
电影看完后,再加上网上搜索了她当年的相关新闻,我才对这位当年的香港娱乐圈大姐大——豪放的梅艳芳真正有所了解。
梅艳芳家庭出身并不算好,在香港这个并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地方,她靠她的天赋和努力,加上一些些运气,从一位素人到新秀,再到拿下各项奖项,直到遇到事业的低谷,再重新投身慈善,直至得了不治之症,因化疗头发掉光,穿着尿不湿也坚持为大家带来舞台上最后的快乐。
正如她自己所说,穿上那身定制的婚纱,真正嫁给了舞台和每一位观众:
“在电影、电视剧里,我曾经无数次的穿过这婚纱,但我想今后再也不会有机会披上它了,所以我今天就穿着给大家看!”
如果只是一位娱乐明星,可能并不能让梅艳芳成为一代艺人的灵魂代表。她每一步都在成长,从娱乐大众到承担社会责任,从为普通底层大众做慈善,再到鼓舞非典疫情时期的人们,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她真正地用心把自己一生献给了舞台。付出的代价正是因为如此之高才显得影响力之大。
她的艺人生涯遇到了几位贵人,从发现并点拨她的唱片公司老板,到为她量身打造的顶级形象大师刘培基,以及保护她的那些朋友,正如她所说,这些人就像她的父亲一样爱护她。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一丝温暖,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善良让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。
当然,善恶相随,也有不善良的人,掌掴梅艳芳的那个无赖,让她的事业遭遇低谷。可正所谓祸福同根,正是这次掌掴事件,让她在泰国躲避麻烦期间想透了很多事情。
她说她之前人生太顺了,获得了那么多,左手接受了上天的恩赐,右手总得为社会做点什么。于是她开始为她认为的那个没有底线、只想赚快钱的香港做点什么。
求仁而得仁。虽然梅艳芳去世这么多年了,香港为她建了一座塑像,并称她为“香港女儿”,天文学会还将新发现的某颗小行星命名为“梅艳芳”号,足见人们对她的爱戴之情。
哪怕她当年说,不知多少年以后,还会不会有人记得一个叫梅艳芳的艺人,曾经给人们带来少少的快乐。人们当然记得,所以在她去世几乎20年了,还能专门拍一部关于她的电影来纪念她。
黄昏、夕阳很靓,但是一眨眼就要过去,送给大家最后一首歌《夕阳之歌》。
电影结尾的歌曲《夕阳之歌》——也是梅艳芳离世前最后一场演唱会的歌曲之一,在偌大的电影院里听起来,有一种特别的凄凉美,听完后我才想起曲调和陈慧娴的《千千阙歌》一样,都是改编自日本歌手近藤真彦的《夕焼けの歌》。不同的是,梅艳芳唱完这首歌,一边离开舞台,一边大声一句:“Bye bye”……
梅艳芳从大红当道到去世的这段时期,其实刚刚是我这代人成长的年代。她2003年因病去世时,我正上大学。因而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其实对于我来说,也是一个怀旧的过程。如今的我也近不惑之年,所以更容易共情,观影过程中,令我有不少触动和思考。
我们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?致敬梅艳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