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羲之,山东琅琊人(今临沂),后迁徙至浙江绍兴,因官至右军,被称为王右军,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。他自幼酷爱书法,潜心研习,深得其师卫夫人的真传,后又博采众长,师从钟繇、张芝、李斯等名家,自创一体,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是“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”,他的书法凝重,变化万千,笔法娴熟,结体巧妙,令人赏心悦目,被后世尊称为“书圣。”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集序》是他的代表作。
兰亭集序全书共二百二十多字,介绍了该序写作的时间、地点、是由。说起兰亭序的来历,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,公元253年,王羲之与谢安等共四十一人,在浙江山阴兰亭,为了修稧事,举行了一次游春游戏。在水边,大家围绕在一起,酒杯中倒满酒,然后让酒杯漂流,流到谁那里谁就作诗一首,作不出来的罚酒一杯,于是你一首我一首,大家作了很多诗,最后推选德高望重的活动发起人王羲之为这些诗文作序。王羲之十分高兴,又喝了很多酒,人借酒势、笔借人威,当晚就写就了这篇千古名序兰亭序。
第二天王羲之一觉醒来,准备把昨天晚上的草稿誊抄一遍,可是他抄了一遍又一遍,就是不满意,总感觉怎么写也赶不上昨天晚上的写得好。这样,王羲之一不做二不休,通通把自己刚誊抄写的序文全部烧掉,只留下了多处改动的草稿。这也正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兰亭序为什么多处划掉改动的原因。
兰亭序语言生动,很多语句对仗工整,成了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。由于写序时,作者处于微醉状态,毫不落入笔法限制之窠臼,清新自然,超凡脱俗,真正达到了书法的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最好境界。
兰亭序流传至唐代,唐太宗李世民见到兰亭序后爱不释手,赞不绝口,对兰亭序的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,据传,唐太宗把兰亭序放在自己的身边,随时把玩,就是晚上睡觉也要放在床边。唐太宗遗昭死后要把兰亭序为自己陪葬。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序不是王羲之的原作,是后人的临摹本,原作早已经跟随唐太宗去了昭陵,实在可惜!
以上是我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
我研习兰亭序多年,每次临摹都感受到巨大的收获,虽然掌握了一些用笔,结体的方法,但与书圣大师相比,只是沧海一粟,九牛一毛,不足挂齿,只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写作经验,多提宝贵意见!